11月23日,我院人文社科系教授谢祖鹏在学术交流中心开设了“天人合一精神与和谐发展”讲座。作为我院“高雅艺术进校园”系列活动之二,学院领导、中层干部及全院教师参加了本次讲座。
谢祖鹏教授首先回顾了我国历史上对“天人关系”的研究和探讨。随后,他从“天人合一”精神的内涵讲起,认为“天人合一”的“天”的含义即是指的“自然”,“天人合一”精神是“天地万物与吾一体”的精神、是“三材”无私的精神。这种精神从哲学、生态学、伦理学等层面研究和把握会产生不同的观念。“天人合一”精神发源于原始的“天命观”,是多维思考的结晶。汉代的董仲舒曾对“天人合一”精神作过深入的思考,形成儒家的“仁政”思想:以“仁义礼智”、三纲五常为“道”来治理国家。
“天人合一”精神从总体上把握天、地、人三者关系的思想定向,不仅培育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哲学、生态学、伦理学的观念,更为重要的是培育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。“天人合一”精神要求人们把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放在突出的位置上,做到“已欲立而立人,已欲达而达人”,“已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达到“尽心”、“知性”而“知天”的境界,从而成为君子、圣人。这正是人的道德理性的自觉,是人的道德理性的最高体现。这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。